
今日惊蛰 | 春雷一响万物生 春回大地好时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
蛰,即动物潜伏冬眠。古人认为是春雷惊醒了昆虫(其实气温回暖才是重要因素)。此节气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一候,桃始华
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。满园桃花朵朵娇艳,馥郁清香。
二候,仓庚鸣
春风和煦,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。
三候,鹰化为鸠
雄鹰已振翅远翔,身影消失在天际。
一雷惊蛰始,惊蛰过后,万物复苏,天气逐渐转暖,是我们养生的大好时节。
这次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惊蛰养生的那些事。
“惊蛰到,农事忙”,惊蛰之时,气温回升很快,随着日照增加,雨水增多,土壤解冻,此时也被视为春耕的重要时节。华北冬小麦逐渐返青,江南小麦也已经拔节,水稻和玉米的播种时节也随之开始,正是“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”。
“惊蛰过,茶脱壳”,此时的茶树也长出了新芽。在福建武夷山地区,广为流传着“喊茶”习俗。一声“茶发芽”,传递着茶农对于新叶成熟的喜悦,也表达了对于茶树丰收的美好期盼。
“春雷惊百虫”,温暖的气候不仅催促着农人农事,也成为孕育病虫害的“温床”。古人将惊蛰称为“除虫日”,此时恰逢春耕农忙之时,因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,同时保持家中卫生洁净,可以通过熏艾草、撒石灰、插香熏等方式除虫。
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,民间还有着惊蛰吃梨的习俗。“梨”同“离”谐音,寓意与害虫、病痛别离。此时气候较为干燥,易使人口干舌燥,而梨性寒味甘,有清热养阴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
梨
因为梨有“离”的寓意,所以大家吃梨的时候都不喜欢分着吃。
不过在惊蛰的时候,还真得要吃梨来应这个“离”的意头。
一、“远离”虫害
在过去的时候,大家对影响庄稼的虫害是除之而后快的,希望虫害能够远离庄稼。
二、“远离”是非
惊蛰有个传统的习俗叫“打小人”。所谓小人,既指身边那些是非之人,也指无故惹来的厄运。
如果能以此来发泄抑郁使心境舒畅,倒也不失为一帖心情安慰剂。
三、“远离”咳嗽
梨的用药历史悠久,比如在《温病条辨》里边就曾提到有五汁饮,梨汁、荸荠汁、芦根汁、麦冬汁和藕汁利于生津止渴,润肺止咳。
还有著名的桑杏汤,里边也有用梨入药,利于生津止渴,润肺止咳。
吃梨的禁忌
★梨忌与蟹肉同食,因梨性寒,蟹亦寒凉,二者同食,伤人肠胃。
★梨忌与油腻、冷热之物杂食,易引起腹泻。
★梨子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水果,可清热去火,补充水分。但由于其凉性较大,所以应适量食用。
香椿
说到春天的应季蔬菜,怎么少得了香椿?
香椿鲜嫩可口,还有一股独特香味,是最爱的“春滋味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香椿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。
中医认为,香椿味苦、性平,利于保肝、利肺、健脾、养血、舒筋。
吃香椿的禁忌
★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极高,食用过量容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,引起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不适。
吃香椿小窍门
★每天每人吃的量不要超过2两;
★用水把香椿焯烫1分钟左右,再做菜,可以去掉大部分亚硝酸盐。
防新病
春天温暖湿润,也是各种细菌微生物的最爱,如果不注意防护,很容易被疾病盯上。
所以,建议大家勤快打扫地板和家具,确保室内空气流通。
因为不通风的室内更易发霉和滋生细菌。而且,开窗通风也是预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。
防旧患
这时候天气乍暖还寒,一些有软组织损伤的人,易受环境刺激导致血液循环变差。
而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。
所以,有这些问题的朋友,应注意保暖,有空按摩热敷,最好做些适量的运动锻炼,活气血、通经络。
小编还为大家总结了,这个节气适合食补。各色功效皆有,来试试吧~
止咳安神——百合杏仁粥
食材:大米、百合、杏仁、白糖。
做法:百合先用开水烫一下,去掉涩味;杏仁用水冲洗一下,一起放进洗净的大米里,加入适量的清水,在电饭煲里煮开后,关闭电源,半小时后再煮开即可,食用前加些白糖调味。
功效:润肺止咳,清心安神。适用于病后虚弱、干咳劳嗽,健康人常食则可强身、去皱、美肤、消斑。
春季生发,在办公室内经常听到“咳咳”的干咳声,晚上往往咳嗽更严重,影响休息和睡眠。建议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,百合具有补中益气、温肺止咳的作用,杏仁归肺经、脾经,有祛痰、止咳、平喘的作用。
理气和胃——陈皮话梅焖猪手
食材:陈皮10g,话梅5-8颗,八角4个,小茴香3g,猪手1000g,生姜3片。
做法:将猪手洗净后切块,用清水浸泡2-3小时,泡出血水后洗净祛除腥味,将猪手冷水下锅飞水捞起,洗干净血沫后沥水备用。冷锅下油,放入冰糖炒成焦糖色,再倒入猪手不断的煸炒至全部沾上焦糖糖色后加入生抽和少许老抽,随后放入陈皮、话梅、八角、小茴香及生姜片,倒入少许米酒,加入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移至砂锅中开小火焖至猪手皮酥软后开盖收汁即可。
功效:本品有理气和胃、化痰祛湿、醒脾开胃的功效;适合于胸脘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嗳气呕吐、咳嗽痰多类人群。
干燥上火——白菊花泡茶
食材:白菊花。
做法:开水冲泡。
功效:牙龈肿痛、便秘干燥,不妨喝点花茶。花茶中以菊花为好,而在菊花中以白菊花为佳。在古书中就有记载:“甘菊,取白色者,其体轻,味微苦,性气和平,至清之品。”泡冲白菊花茶,代替水来喝,可以起到疏散风热,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预防感冒——葱白萝卜饮
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,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。
食材:萝卜、葱白。
做法:将葱白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;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,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。
功效:鼻塞、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,有预防感冒的作用。
益气健脾——白术茯苓山药汤
食材:取白术10克、茯苓30克、山药30克、大枣2枚、猪排骨100克。
做法:煲汤服用。
功效:益气健脾,燥湿利水,适用于脾胃气虚,水湿内停人群。
需要注意的是,白术性偏温燥,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。
清热解毒——香椿炒鸡蛋
食材:鸡蛋,鲜香椿,香葱,盐,食用油,料酒,胡椒粉。
做法:买回的香椿洗净,放入沸水中汆烫至变色,过凉后攥干水分。再将香椿切成细一点的末,香葱洗净,也切成末。将鸡蛋打散,加入盐,少许料酒,胡椒粉搅匀,再放入香椿和香葱搅匀。炒锅烧热,加入少许食用油润一下锅,倒入鸡蛋液小火煸炒,断生后即可出锅。
功效:补充营养,促进食欲,促进胃肠蠕动。香椿炒鸡蛋可以将二者结合,适用于各类人群,可以较好地帮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,提高身体抵抗力;
“中健中医”您的健康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管家—中医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等全方位,多系统诊疗服务。
针灸推拿康复科:科室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,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,以传统针刺、艾灸、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,辅以拔罐、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,同时开展耳穴疗法、放血疗法、穴位贴敷疗法等多项特色业务,对中风偏瘫、面瘫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痛症、肥胖、失眠、眩晕等均有显著疗效。中医小儿推拿辨证治疗小儿各种常见疾病和保健。
门诊部中医全科:张博士根据师承的经典中医、脉法,辨脏腑之虚实,邪势之盛衰,四诊合参,谨守病机,然后结合师传内经运气 针法,利用汤剂 + 针灸、外敷等其他技法,完成第一阶段的止痛消肿治疗。然后结合客人实际情况采用师传炮制秘法,膏 / 丸 + 针灸 / 外敷等其他技法,完成第二阶段的调理治疗。经过前两阶段治疗后,再根据客人情况再提供第三阶段的修复和养护,效如桴鼓。
在以上中医经典理法方药基础上守、正、创、新,医馆研发出了四大核心产品:痛风消、通天膏、人参靓眼眼贴膜、养甘露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