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|冬日序章,静候温暖生长

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寒意初起、万物收藏。

这一天既有地方的风土习俗,也有深厚的中医养生智慧:顺应自然,使身体进入“蓄势待冬”的模式。

图片




一、暖补为先,润燥入冬


岭南气候温和,但立冬时早晚温差大,湿气未散、燥气又起,因此“暖补+祛湿+润燥”是本地的传统。

图片

✅ 立冬习俗


  • 吃甘蔗:寓意“立冬食蔗齿更坚”,也认为可润燥、生津。

  • 煲暖汤:如老火靓汤、羊肉汤、莲藕汤,标志冬日正式开始。

  • 进补但不燥烈:多以清补、温补为主,如淮山、玉竹、枸杞、莲子等。

  • 吃羊肉、鸡汤、猪蹄汤:驱风散寒,补气血。

  • 做“冬日补”:老一辈会在立冬煮鸡酒或姜母鸭。

  • 晒冬阳:有晒太阳祛寒湿的习惯。


✅ 立冬的态度


“冬天还没真正冷,但补要慢慢来。”
讲究不急不躁,循序渐进地调理脾胃、祛湿暖身。



二、中医:立冬重在“藏”——养肾、护阳、温脾胃


《黄帝内经》说:
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
立冬之后,养生核心是“藏阳气、护肾气”。

图片

✅ 中医立冬养生要点


  • 少动怒,多温暖:情绪平和有助肾气潜藏。

  • 早睡晚起:减少阳气耗散。

  • 饮食宜温补:姜、枣、淮山、羊肉、枸杞、五指毛桃等。

  • 脾胃为本:脾胃是吸收营养之源,冬补先调脾。




三、三款适合立冬的药膳


1. 五指毛桃淮山猪骨汤


图片


适合人群: 体湿、容易疲劳、秋冬易咳、坐办公室燥气重的人。

材料: 五指毛桃30g、淮山30g、玉竹15g、红枣4颗、猪骨500g

做法:
1)猪骨焯水去腥。
2)所有材料洗净放锅里,加水 2.5~3 升。
3)大火煮开 → 小火煲 1.5 小时。
4)加盐即可。

作用: 健脾、补虚润肺。


2. 姜母鸭


图片


适合人群: 手脚冰冷、宫寒、体质偏寒的人。

材料: 老姜一大块、鸭半只、米酒适量、枸杞少许

做法:
1)老姜切片,鸭切块。
2)锅里放少量油,把姜和鸭一起炒香。
3)倒入米酒(或米酒+水),淹过鸭肉。
4)小火焖 40 分钟,加盐、枸杞即可。

作用: 温中散寒、补气活血。


3. 淮山枸杞羊肉汤


图片


适合人群: 畏冷、腰酸、乏力、冬天体能下降的人。

材料: 羊肉300g、淮山20g、枸杞10g、黄芪15g、生姜6片

做法(超简版):
1)羊肉焯水。
2)羊肉+淮山+姜放锅里,加水约 2 升。
3)小火煮 1.5 小时。
4)加枸杞 5 分钟,最后加盐。

作用: 温中补虚、强筋骨。



图片


四、推荐茶饮——饮才健·冬养茶


—— 立冬也别忘了来一杯暖茶 ——

立冬之后天气转凉,身体开始进入“需要温暖”的阶段。
这个时候,不妨来一杯 饮才健·冬养茶
用桂圆、红枣、姜等温和的食材
暖胃、补气、驱寒
让身体在冬天更舒服、更有精神。

一杯热茶,把立冬的寒意抵在门外。
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